9月4日,商務部正式宣布對原產于美國的進口G.654.C光纖實施反規避措施,標志著我國首起反規避調查落地。該措施自即日起生效,并將持續至2028年4月21日,與我國對美國非色散位移單模光纖的反傾銷措施同期截止。這一裁決源于2025年3月啟動的調查,結果顯示美國相關企業通過改變貿易渠道出口G.654.C光纖,缺乏合理商業依據,明顯削弱了我國原有反傾銷措施的效果,構成規避行為。因此,商務部依據相關法律法規,決定將現有反傾銷稅稅率同樣適用于該類產品,進一步鞏固了我國在光通信領域的貿易救濟體系。
在這一貿易保護措施的背后,是中國光纖通信企業的快速成長與技術突破。以北京光潤通科技發展有限公司(GRT)為代表的國內企業,通過持續自主創新,已在高端光通信產品領域實現多項關鍵技術突破。光潤通自2008年成立以來,專注于光纖網卡、光模塊等產品的研發與制造,不僅打造出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芯片,還完成了與飛騰CPU、麒麟系統等國內主流軟硬件平臺的全面適配,展現出卓越的兼容性與可靠性。
尤其在需要高度安全保障的領域,光潤通推出的單向傳輸網卡等特色產品,已廣泛應用于政務、公安、軍隊及航天等關鍵部門,實現網絡物理隔離下的高效單向數據傳輸,為我國重要信息系統自主可控提供了堅實支撐。該公司曾參與“天宮一號”等國家重大航天項目,產品在極端環境下依然表現穩定,體現出軍工級的品質標準。
從反規避調查的啟動到光潤通等企業的技術推進,可以看出國家在維護產業公平競爭環境的同時,積極推動國內光通信產業鏈的完善與升級。在外部技術限制和全球芯片供應波動的大背景下,實現核心元器件國產化不僅關乎企業生存,更是國家信息安全與數字基建的根本保障。
展望未來,隨著國產化進程加速與國際數字基礎設施持續建設,中國光通信企業如光潤通將繼續深化技術研發與生態合作,助力構建自主可控、安全可靠的光通信產業體系,真正實現“光聯天下、潤通你我”的愿景。